“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上海会变成这个样子”
上海变成这样 他叹息道:我在上海生活了一辈子,风风雨雨到今天,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一个病毒,上海就会变成了这个样子。六十多年了,我看着上海越来越好,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上海会变成这个样子。 …
不辜负每一刻的摸鱼时间,来点有趣有料的新闻资讯!
上海变成这样 他叹息道:我在上海生活了一辈子,风风雨雨到今天,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一个病毒,上海就会变成了这个样子。六十多年了,我看着上海越来越好,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上海会变成这个样子。 …
《同时》 “少数民族语言”提供了一种新的绕过政府监控的表达途径,网络上T-shirt印图、Instagram贴文和艺术作品成了各民族语言的大杂汇(虽然大部分仍然使用的是西里尔\[Cyrillic\]字母——这是沙皇以及苏联时代强行在所有民族中推行的一种字母系统),
中国封了多少城 在上海之外,有无数的中小城市和乡村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过上海般的封城。相比于一线城市上海,疫情管控给这些中小城市带来的次生灾难同样严重,甚至更加严重。但是,这些地方的遭遇却很少有人关注。 本期节目,我们来关注那些被遗忘的中小城市和乡村,看看疫情之下,他们的生存状况又是如何? …
疫情下的东北 个体户难以为继,体制内有苦难言,年轻人能走绝不留的决绝,既是迫于现实的选择,也让东北的产业发展难以注入活力。而疫情成了东北地区孤寂与衰落的加速器。 …
张强医生 4月25日,居住在上海的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骑走40公里,发放被延误的员工薪水。之后,他在其微信channel (张强医生)发布了一个自拍视频,发表了对上海封城的看法 …
IP属地 据微博的官方公告,“评论IP属地小尾巴功能”、“个人主页一级页面展示IP属地”这两项功能是强制性开放的,“无法由用户主动开启或关闭。”官方称开通的目的是“为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透明”。 …
上海人疯了 我相信,我们对葱的激情不会持续太久。葱长得很快,疫情终会过去,不用多久我们就会像过去那样不稀罕它。只是我们要知道,葱长得很快,我们的智慧却长得很慢。 …
上海小阳人 “小阳人”成了居民们避之不及的人,他们居住的楼被称为“阳楼”拍照,他们成了被贴上标签的异类,被所有人监督、甚至监视,因为怕“被连累”,会有人把下过楼的邻居照片发到群里,说“有?(羊的emoji)非法下楼活动”。 …
魔都企业家 这个人他做错了什么呢?什么也没做错。他的命运,可能发生在几乎任何人身上,我说几乎,是因为确实到了一定层次,就算隔离也会条件很好。而且,这个人的这张图,在我看来是一个隐喻,一个事关everybody的隐喻。 …
魔都赛博末日 一面是如同“鬼城”般的城市街道,一面是日复一日的交通播报,这给人一种强烈的冲突感、末日感…..有网友评论说看起来就像人类消失后还忠实执行指令日复一日做无用功的AI机器人。 …
四月之声 尝试在微博搜索“四月之声”会发现“查无任何结果”,知乎搜索“四月之声”会反馈“未搜索到相关内容”。有许多微博用户将ID改为包含这一关键词,表达对网络审查的抗议。 …
方舱医院 按照官方说法,中国的方舱医院是“速度快、质量好”的“一项创举”,在应对新冠疫情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上海共有20多万张方舱床位,每个床位的建设成本在3.7到12万元之间不等。本期节目,我们聚焦人们在被拉去方舱前后的魔幻遭遇。 …
上海未来 每一头傻逼内心都长着一个体校学历的吴京,他们不读书,且对此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我爱国,凭什么讲科学”。他们两眼充满着愚蠢的狂热,分不清细菌和病毒,他们把防疫当成小时候参加爱国卫生运动,一尘不染、片甲不留,无论你走到何处,身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无论你核检是阴是阳,前方都有一个方舱。 …
上海解决问题 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上海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奇怪,奇怪到现在上海疫情中每发生一件事,大家都几乎能猜到他们要怎么去否定了。上海疫情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还不是人祸?这话说出来有人信吗? …
清零 上海封城几周以来,人们被混乱专制的封控措施折磨得心力交瘁,一桩桩的人道主义惨剧接连发生。这引发了上海市民的愤怒和抗议。本期节目,我们来回顾、记录这些呐喊和反抗的声音。 …
勇敢一点 把“zy”写成“自由” \ 把“zf”写成“政府” \ 把“gj”写成“国家” \ 把“zs”写成“自杀” \ 把“?”写成“阳性” \ 把“⛓”写成“铁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