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数据无法“造假”
社融数据 这不但反映出居民的购房和消费意愿大幅下滑,还反映出大多属于服务业的个人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正遭受明显的负面冲击。 …
不辜负每一刻的摸鱼时间,来点有趣有料的东西!摸鱼 moyunews
上海变成这样 他叹息道:我在上海生活了一辈子,风风雨雨到今天,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一个病毒,上海就会变成了这个样子。六十多年了,我看着上海越来越好,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上海会变成这个样子。 …
张强医生 4月25日,居住在上海的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骑走40公里,发放被延误的员工薪水。之后,他在其微信channel (张强医生)发布了一个自拍视频,发表了对上海封城的看法 …
IP属地 据微博的官方公告,“评论IP属地小尾巴功能”、“个人主页一级页面展示IP属地”这两项功能是强制性开放的,“无法由用户主动开启或关闭。”官方称开通的目的是“为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透明”。 …
上海小阳人 “小阳人”成了居民们避之不及的人,他们居住的楼被称为“阳楼”拍照,他们成了被贴上标签的异类,被所有人监督、甚至监视,因为怕“被连累”,会有人把下过楼的邻居照片发到群里,说“有?(羊的emoji)非法下楼活动”。 …
魔都赛博末日 一面是如同“鬼城”般的城市街道,一面是日复一日的交通播报,这给人一种强烈的冲突感、末日感…..有网友评论说看起来就像人类消失后还忠实执行指令日复一日做无用功的AI机器人。 …
上海解决问题 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上海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奇怪,奇怪到现在上海疫情中每发生一件事,大家都几乎能猜到他们要怎么去否定了。上海疫情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还不是人祸?这话说出来有人信吗? …
勇敢一点 把“zy”写成“自由” \ 把“zf”写成“政府” \ 把“gj”写成“国家” \ 把“zs”写成“自杀” \ 把“?”写成“阳性” \ 把“⛓”写成“铁链” …
长平经研|94岁的外婆还是被拉去了方舱 前两天我们很高兴,外婆和大舅舅已经凭自身的免疫力康复,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但这通电话令我心急如焚,打这些字手无法控制得发抖。我们恳请有关部门,能否不要强行将他们转运去不熟悉的地方?如果按照疫情防疫法,一定要转走,能否先请疾控部门上门核酸,数据出现问题再考虑下一步的方案?
【404文库】阜成门六号院|中国在1957年流感中的群体 根据当时流行病学研究,1957年的H2N2流感,在患者感染病毒后,会产生2-4年免疫力,因此,经过几波大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多,也就实现了群体免疫。同时,随着病毒传播范围急剧扩大,毒力也在剧减,到疫情爆发的第三年,也就是1959年,疫情就逐渐消退,至1960年,疫情全面结束。
【图说天朝】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今天收到 4月14日,一位上海的微博网民 @呜弥烨烨 发消息称,自己在疫情封控期间收到了当地政府投递的生活物资,然而其中的蔬菜却因配送不及时腐烂变质无法食用,这位网民调侃道“听我说谢谢您,因为有您
上海逝者 一整天都在下雨,就像这个城市在哭泣。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我想起鲁迅的一首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最近一个多月的上海,魔幻到让人不敢相信。魔幻太多,先记录一下那些逝者吧。信息太多,也只能做一个不完全记录。
我被隔离在小区的20多天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租住于上海市徐汇区宛南小区,属徐汇区枫林街道辖区,自治居委会为宛一、二居委会。3月13日到3月19日,这里有过一次封控,3月27日,小区再次封控,至今未解封。也正是在第二次封控中
上海被网暴坠楼女孩的母亲 一位女士拜托外卖小哥给听障父亲送食物,小哥花费一个晚上,来回数十公里,把女儿做好的菜送到父亲手上。女士为表感谢,打赏小哥200元,小哥坚持不收,女士只好给他充了200元话费。到这里,还是一个疫情期间常见的暖心故事。然后转折来了。女士将这个故事发在网上,大概认为它是珍贵的,足以在疫情中的上海,抚慰一些人心。但不少网友纠结于200元的打赏金额,对她进行抨击甚至辱骂。